我们不懂

高考总结

出高考成绩前,我和@Lord Ji 去学校拿资料。王老师坐在行政楼的档案室(就是去打成绩单的那一间),为我们翻找毕业证。他先是和蔼地问我:「考得怎么样啊?」我心里是有数的:「上 680 悬,这次数学没考好……」「唉,你看你,数学就是个老大难!班上上 680 的都有好多个……」我正准备接受教育,没想到一通电话打给王老,高中阶段王老对我进行的最后一次教诲就这么草草结束了。当我妈把我成绩单发给王老时,他不赞一词,我不知道那一刻他怎么想;不过他当时应该没有料到今年分数段会如此「好看」,因为一分一段表出来后他就再也没在家长群上说过话。

我一直以为我的高三就是闷头做题考试,考上多少分就去哪所学校。结果还得兜个大圈子,用上自主招生降的 20 分,才得到挺理想的结果。现在看来,这种事本来就难说——当我在语文课上认真记录同学们作文用的素材时,怎会料到最后我会写一篇记叙文出来呢?

我记得 6 月 8 号深夜,我拿着刚到的 iPhone 对答案,发现炸了很多,凌晨 1 点多都没能睡着。第二天睡眼惺忪心空空地去口试,说了停掉 topic 以来最长的一段英语,但自认为还不错。考官是成外老师,听完后如同认到老乡,对我报以灿烂的微笑。当天下午,我就坐上了到杭州的飞机,准备第二天继续考试。

去杭州要考两场试:一场是清华领军笔试,一场是浙大自主招生考试。领军能让我去,是因为清华「广撒网」的政策让我沾了沾雨露;我能去浙大自招,是因为我有 NOIP 一等奖。今年自招政策缩紧,若没有五大学科一等奖,几乎报不了自招。凭着这张奖状,我通过了浙大、上交的自招,也拿到了不需竞赛的国科大综合评价资格。家里本希望我去国科大综评(因为在成都可以考,方便),但我实在不太喜欢这学校(或许我觉得裸分考进去挺容易),又听说上交题难,就去了浙大自招。

清华领军在杭州的考场条件极其恶劣。特别是楼上的考室,30 人的机房塞满了那种小型一体机,座位号硬生生排到了六七十开外。每个座位间用纸板隔开以防止抄袭,纸板间距与显示屏等宽,写字时胳膊肘都放不上桌子。后面想想,和《包身工》里的场景挺像。晚上的浙大笔试则舒适得多,除了空调给得有点足。试卷很长,全是选择题。语文 40 分,主要考语言知识、文化常识和文学鉴赏;英语 30 分,词汇要求太大,只有靠猜。数学与逻辑 70 分,题不算难,有的题很巧,做了挺有成就感的。物理探究 60 分,有些题超纲,也只有猜。最后居然提前几分钟做完,但下考场后很没底。第二天体测还挺顺利,只是不计分;第三天面试前,我旁边有个同学抱着厚厚一沓时评翻来翻去,我两手空空,再加上空调太大,被搞得浑身发抖;不过后面证明那叠时评完全没用:我们这组 5 个考官对 6 个考生,考官先让 “Talk about a book you’ve read recently”,看见其他人基本上只能蹦几个单词出来,我就没那么紧张了;然后是即兴辩论,谈谈对「登山爱好者珠峰身亡」新闻的看法,又拉了拉如何面对委屈和误解、如何与室友相处等家常。中途我还抖了把机灵,引发全场大笑。总之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。

然后就是等成绩。浙大半天不出,结果 21 号晚上@richard-p 提醒我再去看看,我一进官网就看到自招结果。我当时连 Ctrl+F 都来不及按,直接鼠标往下翻,先找到一串「四川」,然后就看到了我的名字。

回头来看,将我导向浙江大学的,似乎是一条比较自然的路径:我其实内心深处并不相信自己能考上 691(浙大本一批调档线),毕竟我高中三年最高也就 684,而且我知道自己高三的状态是「有问题」的,再加上今年分数段离奇地好看,所以还是凭这种方式进浙大比较现实。不过,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条路径也够曲折、够惊险刺激。刚到杭州那一天,我在从机场到市区的大巴上,用刚到的 iPhone 翻阅浙大校史,结果笔试刚好考了两个选择题;还有一个文学鉴赏要求判断风格,答案是「表现主义」——这个词的定义是我在音乐史里了解的,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。

当然,把我自招通过归因到 iPhone 和音乐史上,有些过了头。今年的自招政策、我对学校的选择应该都是原因,不过其中最惊险的一环应该就是我高中选择了学习 OI。其实这事还要说到初中去了:如果我初中 Pascal 没学好,也不会被建议高中继续学 C++。我现在还记得,高中第一周,@richard-p 把我拉到走廊,问我要不要一起学 OI。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,看到要占用周末时间又有些退缩。然后就是真正上了贼船。在《NOIP 赛后有感》中,我这样写:

不管怎么说,在今后的日子里,我在 OI 中所学一定会以某种方式派上用场的——我坚信这一点。

这句话,已经开始实现了吧……

有时翻翻高中群相册,我会忍不住想起高三教室外,第一节晚自习时的天空。具体的颜色记不太清了,每次抬头的颜色都不一样,在我心里已经模糊成了一片五彩斑斓。我其实很怀念二班那种富有生活气息的 atmosphere。我也怀念坐在 5 号机房最里面一排,上一些当时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信竞课。我怀念高一时翘掉晚自习,跑到北五楼给合唱团伴奏。我也怀念一年四季夜晚的操场,以及天空中不知道是不是星星的发光物——在这些事物里,时间暂停流驶,一切都悬于未知,而又蓄势待发。

苏打绿的《冬 未了》里,有一首《我们不懂》,起伏的旋律和奇异的转调,正应了歌词中「载浮载沉」的氛围。刚好,这个暑假我才开始游泳,10 节课游满了却还是老往下沉,教练说原因是我身体僵硬,如同僵尸。水性是要慢慢培养的,能力和心态也是一样。离下一波大浪打过来还早,我有时间准备;希望那时我能勇敢地埋下头,憋住气,放轻松。

类别:

标签:

发布于

离开之前……

前往 QQ 音乐

留下评论

注意 评论系统在中国大陆加载不稳定。

回到顶部 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