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IP 赛后有感

如果还在上竞赛,绝对抽不出时间写这个……

NOIP 考完后,气氛是萧瑟的。先是大家集体生病,留下空荡荡的小机房;然后老师要到我们的代码,提前评测,结果大体上似乎很不好看。

其实,如果没有 NOIP 这个比赛,故事是非常欢乐的。考试之前,大部分人在小机房度过了一个月:每天考一次试,改错,刷英文题,打 MC(还有一些我不知道名字的游戏),互膜。重要的是,每个人都学到了些东西,至少是见过了些奇怪的题,也对过去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如果竞赛生涯在 NOIP 前一晚终止,大家都是圆满的。

不过考完之后,就有点不对劲了。我是没有完全停课的,所以别无所求:根据提前评测的成绩,除了 D2T1 爆炸,其它都是实在写不出来。但对于很多人来说,现实和期望相差很大——甚至很难想象。这样一场 NOIP,就是很多人(包括我)竞赛生涯的终结。

当然,错不在 NOIP 上。如果没有最后这场考试,是不会有多少人来学 OI 的,正如如果不是第二天就考试,大家就不会在前一天晚上集体敲模板。毕竟大多数人的目的,还是在竞赛中拿奖,或者取得更好的成绩。从这个角度说,得感谢这场比赛,给了我们这段学习 OI 的经历——不论结果如何。

 

OI 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。它主要考算法,并要求在计算机上用代码实现。(数学必修 3 讲的就是这个,但只是皮毛。)如果学习它,就会遇到很多有趣的算法。例如,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:

在上面的图中,你可以选择最上一排的任意一个点作为起点,然后向左下或右下移动。请设计一种方法,算出所有可能的路径中,经过的数的和的最大值是多少。

如果你从未接触过 OI,你大可以想想这个问题——怎样计算,才能不遗漏情况,并且计算次数最少呢?是把 16 条路径上的和都算出来吗?

从这道题里,可以一窥算法竞赛中动态规划类问题的思想。这种算法可以大大减少计算次数,甚至解决一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。当然,这属于非常基础的内容,我前两篇文章讨论的算法也远远不是最难的。世界上有能力设计出优秀算法,从而充分利用计算机潜能的人少之又少,就算只是理解并应用这些算法,也绝对不是简单的事。不过,理解透彻一个复杂算法,并真正付诸应用的快乐和成就感,应该是众多 OIers 的动力之一。

 

我从一开始就把 NOIP 2017 作为自己竞赛的终点,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准备省选。我喜欢 OI,但不够——至少不是废寝忘食。这种喜欢,可能并不足以给我足够的动力,让我每天宅在机房,半夜三点起床,打国外举办的在线比赛。

不过,即使喜欢又怎样?这批学竞赛的同学里,很多喜欢 OI(至少是感兴趣)的人最后都没撑到 NOIP 2017。矢志不渝地喜欢一件事,是挺难的。

很多情况下,喜欢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。大部分学到 NOIP 级别的 OIers 都会面临竞赛高考二选一的抉择。竞赛的「失败率」摆在那里,你能怎么办?就算咬牙选了竞赛,各科老师轮番劝退,班主任不给好脸色。又有什么办法?一旦失败,回去补高考的滋味也必须自己承担。

能有喜欢的事业,并真正从事它,是一种幸运。毕竟很多事远比喜欢要复杂。突然想到,我学了十年钢琴,也想去深入研究,为什么每次有人问我学不学音乐专业,我的潜意识都说「不」呢?

不管怎么说,在今后的日子里,我在 OI 中所学一定会以某种方式派上用场的——我坚信这一点。

 

我校目前是竞赛弱校,这是确凿的结论。NOIP 2017 后,留下来的应届选手或许只有 5 个,可能更少。

但老师们改善现状的努力有目共睹。我们创立了自己的在线评测系统(虽然服务器就在小机房),也拿到了很多训练用的好题(也有少数不好的)。对于不能配合老师再创佳绩,我得说声对不起。

但凭我个人观察,还是有很多改进空间的。比如,如何提高省选备战期间的效率?事实已经证明,一整天坐在机房难免懈怠,每天一节体育课应该是个办法。(当然,首先得要自觉。)另外,NOIP 考前一天的那顿不是很合时宜的训话也完全可以避免:虽然这件事让学校挺没面子,但如果那天我们拿到的是每个人都值得花时间做的、NOIP 难度的模拟题,这事应该也就不会发生了。(当然,类似的训话并不错,但或许不是在考前一天。)

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,不论是哪门学问,要想做出一番天地,必须下功夫努力。在一门学问面前,个人的挫折和疑惑,或是一次考试的成功与失利,都只是小小的涟漪。这自然是十分理想的情况了——我们现在毕竟不是在搞科研,而大多数人是没有机会的;但认识到这一点,我认为弥足珍贵。

 

OI 还是一如既往地精彩。从我们后一届开始,学校设立了专门的竞赛班,希望这可以减轻竞赛生选择的烦恼。不论如何,愿来者开心,去者安心。

留下评论

注意 评论系统在中国大陆加载不稳定。

回到顶部 ↑